虽然国家一再强调“房住不炒”,但当前国内投资渠道不畅,银行负利率,股市又是长期熊市,投资房地产也是一种选择。这也是为何国家和地方采取了限购、限贷等政策,还抑制不住房价上涨的重要原因。
要想真正解决房价问题,不是通过行政手段遏制房价,而是通过大范围地增加住房供给。显然,主城区的病不能让辖区吃药,核心城市的病不能让周边的中小城镇吃药。房价有涨有跌是正常现象,要采取分类指导政策解决住房市场的发展问题,卖不出去的就要采取措施控制土地供给,房价高的地方要增加供给,大范围空间式调节住房供给政策。
最重要的一点是控制房地产成本,解决人口和产业园区的成本,需要选择新的空间——在特大城市房价高涨的地方,可以在周边发展一些房地产的特色小镇,可以实行新居住后产业进入,降低成本,满足中低收入者的需求。另外,政府要引导,更好的发挥市场作用。
所以,研究房地产发展要遵循以上几大要素。
房地产城镇化从现在至2030年,城镇常住人口将从7.8亿人增至9亿人,还存在对房地产的巨大需求。
现在,中国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才57.35%,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仅41%,中国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尽管中国目前经济从原来的两位数增长降到现在的个位数增长,中国巨大的城镇化潜力仍将持续释放,助推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即使中国每年城镇化的速度降至0.6%-0.8%,每年还有1000多万人口进入城镇。 因此,业界不必过度担忧房地产的未来发展。
地产肯定离不开城镇化。
一是,中国城镇化的成长速度已经进入了加速期。未来的5到10年肯定会放缓,平均过去每年2000多万人,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几乎是零增长,在本地乡镇工作的农民工速度也在下滑,各地的形势影响了房地产城镇化的数字。
另外,还有城镇间的流动人口,大概8000多万,漂泊在全国各地,按照中央政策来落实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落实农民工市民化,未来房地产发展是有潜力的,中国房地产形势会伴随着城镇化的增长只会越来越好。当前面临的问题只是暂时的现象。
二是,房地产的问题还和经济有关,经济增长了,收入提高了,房子卖得快一些。最近两年,增长的速度从两位数下降到一位数,确实影响了整个经济发展水平。但可以看到,经济发展基本上已经触底,据调查,南方很多城市新经济发展很快,传统经济在衰落,一涨一起一跌并不意味着整体经济的下滑,未来5到10年经济还会出现上升期。因此经济的好坏决定了房地产发展形势的好坏。
所谓的新经济,是中国的互联网、共享经济。前几年,东北、西北很多的地方,大家觉得那里面临很多问题,但是区域发展的问题,不等于全国的问题,经济形势大家也不要过度担忧。
中国还面临着巨大的利好就是“十九大”,从中可以看到坚定全面深化改革,城镇化计划已经遍布。户籍制度改革如果可以深化下去,意味着两亿多农民工进入城市,要市民化,就要解决在城里居住的问题,这是否给房地产形势带来利好?土地管理制度是否可以激发土地潜力,带来新的增长变量?所以,“十九大”不仅仅推进城镇化的改革,还会推进城镇的转型。
三是,看住房的需求。过去一般都看刚性需求,实际上解决未来城镇化发展,农民进城是有居住的刚性需求,但是对于中高收入者来讲,还有改善性需求,意味着原来的小户型要变成大户型,一套房子变成两套房子,原来在城里买房,现在可以在郊区买房,这些都是刚性需求。不能简单的用最廉价,最基本的人均面积30平方米的标准衡量了,因为经济增长,收入增长,消费结构的变化使我们对改善性住房的需求也在增长,也会刺激强大的住房市场。全国人均30多平房米的住房供给,是否该到此结束了?现在中国有8亿农民,他们居住的30平房米房子和城里人均30平房米的房子能一样吗?
农民进城,村改区,农村的城镇化,大量的农民进城之后,农村的住房、宅基地进行置换,是否还会产生新的需求?而空间的大挪移会带来住房质量的变化,因此不能仅仅停留在面积的变化评价房地产市场。
撬动实体经济特色小镇提出来之后引起了连锁反映,两个最积极的,一个是地方政府,他们需要创造新的空间,地级市的成本已经很高了,大广场,大马路,新开发的房地产非常漂亮。但在这个成本之下,实体经济的投资成本也越来越高,服务业经济的发展成本越来越高。土地、房子卖不出去,急需转换战场,而怎么引发特色小镇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成本的问题。
三四线城市包括二线城市,甚至一些一线城市,中心主城区的成本已经非常之高了。在这个地方一块土地的拍卖,一亩地的拍卖能达到百亿元,甚至千亿元,如果在这个地方搞特色小镇,很可能无利可赚。
最近最热的就是两个特点,一个是房地产,一个是产业园区向小城镇转移。但是其有自己的规律,这个规律来自于成本、市场,因此要选择空间、距离、价格成本相对低的地方。
2000年前后,中央颁布了土地财政,严管控制土地政策,也是全国乡镇企业发展最快的时候,线下经济占主要力量,可在2000年,把8000多个工业开发区砍掉了6000多个,砍的是乡镇以下的,县以下的,这意味着所有的工业园区都集中在县级市以上,保留了2000多个。
由于土地财政成本的发展,这些城市难以为计,想寻求更廉价的空间,就又回到了特色小镇的概念。这体现出成本决定产业转移。
在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工业要远离城市。所以美国、欧洲的许多大公司都在周边的小镇,不在城市的主城区。
中国目前也面临着这种选择,到底是企业去还是地产商去,需要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的设计,但我们面临着市场、环境和体制的问题怎么解决,特色小镇告诉我们需要选择新的发展空间,而不是按等级化的模式把经济要素集中在高等级城市里。
另外一方面,中国的实体经济有了新起色,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尊重企业家,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的回归会不会对房地产造成影响?一定会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过去房地产的过度发展,过度投机,使很多搞实体经济的人宁愿搞房地产,不愿意搞实体经济,因为利润太低。现在如果实体经济发展,新经济发展,一定会带来收入的增长,意味着对整个房地产有刺激作用,所以对于新经济的发展,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对房地产只有好的作用,没有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