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三治”激扬“三力” 全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
■王政林 李 昕 张志善 孙少华
总结提升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平安乡村”建设,进而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步骤。那么,应该如何学习推广枫桥经验,从哪里切入?带着这个问题,近日我们对绛县韩庄村进行了调查。该村在学习推广枫桥经验中,紧密联系实际,坚持自治为基,良性互动,蕴蓄基层社会治理的“内生力”;法治为本,定纷止争,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的“硬实力”;德治为先,春风化雨,激扬基层社会治理的“战斗力”的做法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
一、自治为基,良性互动,蕴蓄基层社会治理的“内生力”
乡村治理有其内在复杂性,治理主体多元,治理内容复杂,治理方式交织,区域性地方性特征鲜明,规范性与乡土性交融,传统性与现代性共生,稳定性与变动性并存。要顺应乡村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因应乡村居民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建立健全符合村情域情、体现时代特征、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机制,就必须坚持和完善乡村群众自治制度。鉴此,该村从以下几方面切入:
健全工作机制,强化自治责任。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村委会主任为副组长,其他“两委”班子成员为组员的综治示范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制订了创建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把综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对照每项工作,形成了“做文明人、创模范户、建综治村”的浓郁的创建氛围,全村上下形成思想上同心、行动上同步、工作上同干,全民参与,积极创建的良好态势。
坚持党建引领,夯实自治基础。在自治建设过程中,该村时刻把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党员模范先锋作用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开展各月的主题党日活动,要求全体党员亲力亲为,从思想和行动上都渗透到此项工作中来,支部书记与党员签订承诺书,把党员参与综合治理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承诺践诺情况,列入年终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内容,作为评议优秀、合格党员的重要依据。
发动全员参与,生发自治活力。改变党组织“包办一切、代替一切”的工作模式,真正做到群众的事情交由群众自己提出、自己协商办理。一是谋前广泛听,听取更多群众关心的事。坚持问需于民,在班子讨论的内容上,增加来自村居民或村内其它各类组织的议题比重。二是谋时充分议,议出最优解决方案。坚持问计于民,通过协商议事机制,吸纳骨干共同议事。三是谋定依法行,行“两委”班子可行之事。涉及“三重一大”的事项,依法交由村民自治组织表决,“两委”班子做好相关的宣传动员和舆论引导,谋求共识。
二、法治为本,定纷止争,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的“硬实力”
乡村治理中的村民自治,是法治基础上的自治。自治需要通过法治加以规范和保障。在这方面,该村通过以下措施,依法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等,在全村逐步营造出自觉守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
靠机制严格法治。村党支部、村委会根据村情实际,制定了村综治管理目标责任书,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村委会主任与各街巷长分别签订综治责任书,通过落实综治领导责任制,把综治职责,任务及各项工作层层落实到位,分解到各街巷责任区,使综治工作事事有人抓,时时有人管。同时,建立健全了治保会、民调会、巡逻队,责任区民警、一村一警制、网格化管理制、街巷长制等农村综合治理的各类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给平安村的创建营造了良好的安全保障机制。
靠宣传培育法治。在定期安排包村民警给村民讲解各类法治课程课的基础上,还利用广播、黑板报、微信群、法治宣传栏、法治宣传一条街和文化墙、法治文化园等,通过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大力进行法治宣传、学习,营造耳濡目染的法治宣传氛围和环境,真正让群众受到全面的法治教育,引导村民从日常小事做起,学法、知法、守法、懂法,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使村民的法律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和运用法律武器自我保护的意识逐步增强。
靠经费保障法治。该村高度重视并积极落实综治各项工作经费的投入。2017年,在村级资金不宽裕的情况下,该村大力开展了综治建设,村综治中心办公室80平方米,各类制度牌15个,配备巡逻器材10余件,安全巡逻车4辆,每周巡逻20余人次;法治宣传一条街各类版面、宣传画、标语、条幅等耗资5万余元;两会一队设备配备、人员经费开支1.2万元;建设法治文化园10万余元。同时,根据不同阶段的工作需要,做好工作预算,确保综治所需的活动经费及工作经费开支,从而保证综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形成长效机制。
靠运行推进法治。一是实行责任区民警、一村一警、村治保会联动工作机制,加强巡逻队工作,发现情况和隐患认真加以解决,杜绝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各项工作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信息畅通,确保平安无事。二是村里有民调会,各居民组有民调小组,民调会配合相关工作人员依法调解,防止矛盾激化,并做好相关人员的稳控工作,做到了小事不出街,大事不出村。三是巡逻队排班,安排到天,每天4人,明确责任,恪守不渝。通过对村辖区内村与村临界点、化工厂周边、草莓园区等地方经常性开展各种巡逻工作,认真排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科学合理有效解决,力争把问题、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村庄和社会稳定。
靠监督规范法治。畅通群众参与渠道,通过设立意见箱、开通热线电话、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进行走访调查等,抓住法律实施中的薄弱环节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主动征求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规范“两委”行为,树立法治权威。
三、德治为先,春风化雨,激扬基层社会治理的“战斗力”
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德治是重要引擎。基于此认识,该村多措并举,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沉淀在民族精神中的推己及人、行为适宜、遵守规矩、谨守本分、明辨是非、温和友善、诚实守信、忠国爱家等传统美德。通过道德标准体系的完善、乡土信任的重建,正民心、树新风,营造乡村德治氛围,维护乡村德治秩序。
以美养德。以“四治六化一创”为工作主线,倡导“清洁家园人人参与,美化环境家家收益”,全民参与,从我做起。各类垃圾实行量化管理,按要求统一分类定点排放。各街道卫生专人管理、专人清扫、实时管护,形成长效管理机制。粪堆、煤堆、柴堆、料堆等定点统一规划、放置、管理。村里幸福街、富强街、文明街等主要街道都增设了内容丰富的文化墙。文化墙异彩纷呈,图文并茂,营造出崇德向善的人文环境,使村民在耳濡目染中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
以场修德。该村建有法治文化园、文化广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这些地方成为群众茶余饭后娱乐休闲的首选之地,村民文化生活也随之丰富起来。广大妇女、老年人自发地成立了广场舞舞蹈队,载歌载舞,展现了当代老年人的精神风采。青年人成立志愿者小组,定期管护各类公共设施;开展教育引领、环境卫生整治、敬老助残志愿服务等活动,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全村全民落实红白事宜改革,提倡文明节俭,杜绝浪费的陋习,营造移风易俗、文明办事的新风。
以规促德。结合实际,制定了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提升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水平,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依托村规民约,成立了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严格落实工作职责,确保“四会”机制有序运行,依靠“四会”倡导文明新风。同时,针对村内存在赌博、酗酒、参与迷信活动等一系列陈规陋习,村里成立了由老党员、老干部等有威信的人组成的文明督查小组,小组成员针对各类陋习和不正之风采取上门劝说、宣传教育等形式专门整治各类不良风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评扬德。按照引导有方向、评判有标准、学习有榜样的要求,建立村道德评议会,通过每年评选一次“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公公”等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作用,用身边的凡人善举和道德模范现身说教,激励广大群众见贤思齐、择善而从,把美德善行融入日常工作生活中,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文明程度,努力使“最美”精神成为全村加强群众思想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文化品牌。
通过突出“三治”,激扬“三力”,全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韩庄的村貌和村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有力地推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仅有机奶油草莓大棚示范园,村里就建有70个,年收入200万余元,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该村多次受到各级表彰。
看房团
新闻排行
阅读(9754)
阅读(2563)
阅读(2327)
阅读(2217)
阅读(2077)
热门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