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凤还巢”计划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我市“凤还巢”计划实施以来,按照市委书记刘志宏“抓两头、带中间”的指示精神和相关实施方案的具体部署,“凤还巢”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超前完成了原定计划任务。
如今,“凤还巢”计划已经在我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河东大地形成在外经商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带动家乡发展的滚滚热潮。
打牢基础
引“凤”还巢
作为全省人力资源大市,我市共有劳动人口350万左右。多年来,转移就业、劳务经济成为我市农民脱贫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在外务工人员63万余人,主要分布在国内6个区域。其中,省内占44.5%、京津冀占20.7%、长三角占12.9%、西部地区占9.1%、中部地区占4.2%、珠三角占2.9%,其他地区占5.7%。从事的行业主要有餐饮、电子、化工、家政服务、营销、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建筑、电子商务等领域,在外务工人员人均工资性收入约为每月3600元,年总收入约为228亿元。
基于我市劳务经济发达的特点,市委书记刘志宏在全市推进实体经济转型发展大会上指出“要进一步创优营商环境,全力支持那些运城籍的晋商晋才回乡创业、投资兴业”。为了服务好在外务工经商人员,吸引他们发挥优势、助力家乡发展,近年来,市在外务工人员关心关爱计划领导组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多措并举,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关心关爱工作,为全市“凤还巢”计划的深入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凤还巢”计划实施以来,我市一是建立了市县乡村外出务工暨返乡创业“四级联动”管理服务平台。市、县成立了14个在外务工人员服务中心,146个镇建立了166个服务站,3180个村确立了3253个联络员。二是建立了外出务工人员数据平台,录入各类人员信息63万余条,为开展各类关心关爱服务奠定了基础。三是在外出务工人员集中地区累计建立在外党组织98个,管理流动党员3455人;建立在外互助组织240个,开展联谊活动173场次,充分发挥了在外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四是大力开展关心关爱活动。全市1251个日间照料中心帮助容纳留守老人14925人,帮助解决留守儿童上学难问题27398人,法律维权237人次,爱心接送5万人次,新建留守儿童驿站231个,照料留守儿童13667人,帮助1000余名留守儿童与父母团聚。五是大力开展劳务输出和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组织召开了“凤还巢”计划招聘会23场,转移劳动力就业13万余人,劳务输出人员技能培训11万人。六是征集创业项目538个,吸引在外人员返乡创办小微企业1152个,创办企业133个,共计带动就业19995人。七是吸引357名返乡人才担任村“两委”主干,助推了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八是大力营造“六最”营商环境,财政、税务等部门出台40条优惠政策,吸引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兴业,吸引投资约400多亿元,现已落地139亿元。
强化举措
为“凤”筑巢
在人员集中外出地召开“凤还巢”计划座谈会、通过大型劳务派遣机构实现劳务输出有序化和规模化、免费技能培训、打造具有运城特色的劳务品牌、关爱留守老人和儿童……一年多来,我市在外务工人员关心关爱计划领导组通过“十抓十推进”,深入实施“凤还巢”计划,切实为“金凤”筑巢。
抓顶层设计,在完成目标任务上深入推进。先后制定了《运城市在外务工人员关心关爱计划(“凤还巢”计划)2018年行动方案》《目标任务分解意见》等相关配套文件14个,并将目标任务细化分解为9个方面36项具体工作。抓会议动员,在计划开展上深入推进。截至目前,我市先后召开了6次领导小组会议、两次现场会和两次座谈会,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抓服务提升,在服务全市中心工作上深入推进。市县两级主动对标“3515重大工程项目”,通过“创优营商环境、落实税费减免、加大金融扶持、提供场地支持、提供项目支持、完善孵化配套”等六项措施,优化创业兴业投资环境,吸引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兴业。计划实施以来,财税部门出台优惠政策40条;成员单位、市县两级共出台配套办法363件。抓转移就业,在助力脱贫攻坚和提升“两个收入”上深入推进。2018年,全市劳动力转移就业76992人,按每人每月平均收入4000元算,一年可为我市增加30多亿元的劳务收入。同时,一年多来,全市共有2412名返乡人才进入了村“两委”班子,带回了投资和项目,带回了理念和思路,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奔小康。
抓技能培训,在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开展上深入推进。据统计,2018年,全市经过系统培训的外出务工人员平均收入可由3000多元上升到5000多元,实现了务工人员从“劳力型”到“技能型”的根本转变。抓招才引智,在招商引资工作上深入推进。截至目前,全市利用“凤还巢”计划吸引投资400多亿元,落地139亿元。
抓组织建设,在提升人民幸福指数上深入推进。市县两级通过信息共享、政策支持、法律维权、老人孩子照料、务工人员接送等途径,为在外务工人员及其家属提供服务,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抓品牌建设,在劳务经济上深入推进。盐湖区“关乡家嫂”、永济市“面都·永济”、河津市“古耿鲁班”、临猗县“郇阳大门”等劳务品牌的推广,有效地提升了我市劳务经济,增加了外出务工人员收入,打造了一支彰显大运城特色亮点的外出务工队伍,成为宣传和介绍运城传统优秀文化的亮丽名片。
抓配合协调,在发挥合力上深入推进。按照市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各成员单位自加压力,结合各自实际,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步调一致,协同作战,形成了关心在外务工创业人员,感召他们返乡创业兴业的强大合力。抓宣传推介,在营造氛围上深入推进。我市“凤还巢”工作得到新华网、人民网、《中国劳动保障报》、今日头条、《山西日报》、《运城日报》、运城电视台等媒体的广泛关注,充分营造了运城关心关爱在外人员“引风还巢、共创辉煌”的良好舆论氛围。
再创辉煌
市“凤还巢”计划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9年,他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围绕省委省政府“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大会”精神,按照“改革抢先机,发展站前列,各项工作创一流”的总要求,深入贯彻市委书记刘志宏“抓两头,带中间”指示精神,全力推动“凤还巢”计划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细里走,促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下一步,该小组将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推动“凤还巢”工作在组织体系上往深里走,扩大“凤还巢”组织网络,做到立体式全覆盖。在服务体系上往细里走,扎实开展“一十百千万”活动,即举办一场“凤还巢”理论研讨会、打造运城“十大”劳务品牌、开展“百媒”联动大宣传、开展“千城”联动心连心活动、搭建“万微”互动平台,切实促进“凤还巢”计划热闹起来。在保障体系上往实里走,进一步完善决策、运行、激励、监督、考核“五个机制”,确保“凤还巢”计划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走进新时代,建设大运城”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