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盘
  • 二手房
  • 租房
  • 资讯
首页 >  资讯  > 独家推荐 > 民生

运城稷山这个小村突然涌来这么多人!咋回事?

2018-09-18 09:44:11    来源:0359房产网    点击:

摘要: 这几天,台风“山竹”的威力着实让人吓破胆,单是隔着屏幕看看图片,小编都吓得浑身哆嗦。虽然我大运城属于内陆地区,受台风影响不大,但这几天的阴雨天气,&ld

 这几天,

台风“山竹”的威力着实让人吓破胆,

单是隔着屏幕看看图片,

小编都吓得浑身哆嗦。

虽然我大运城属于内陆地区,

受台风影响不大,

但这几天的阴雨天气,

“一秒入冬”的节奏也是让人防不胜防。

 

然鹅,

尽管天气不尽如人意,

运城的这群人却是热情不减,

浩浩荡荡涌向这里

中国传统古村落——马趵泉村,位于山西稷山县汾河以北西社镇深山马壁峪深处,属马家沟村所辖的一自然村。该村仅有150余口人,耕地530余亩,村民以林果种植和养殖业为主。

 

以优美的山水风光、奇特的明清古建、深厚文化底蕴而称奇的马趵泉,也叫马跑泉。其村落始建于唐代,盛行于明代,兴建于清代。该村三面环山,植被茂盛,环境幽静,背靠陡山,依山而建。村庄整体建筑布局分为上下结构,从山上往山下延伸,现大部分居民已迁至山下。

该古村落里的大多数巷道还保留的是清代时期的石板路。村庄的生活用水来源于古泉马趵泉,依靠人力肩挑。现存韩氏民宅6处,为清代建筑,建筑主体以石券窑洞与木构架为一体,其中一处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创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重建)。

走在古村落马趵泉蜿蜒盘旋的石板路上,寻找古村落的历史传承与文化韵味。马趵泉与云丘山景区一山之隔,是赏秋、健身、休闲、徒步的好去处。

沿着弯曲的小路前行,两边山势逶迤、乱石突兀,山坡上的柿子树挂满成熟的柿子和山上的红叶互相映衬,非常迷人。步行约1.5公里,突然转一个弯,马趵泉村豁然出现在眼前。穿过古村庄,直奔村外山脚下的马趵泉。

马趵泉,是个有故事的古村落。隋朝末年,唐高祖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其子唐太宗李世民领兵在稷山蟠龙山一带与隋军激战。一天,他被围困在一个三面环山的山坳里,时逢正午时分,人马饥渴劳顿,眼看追兵将至,李世民不由仰天长叹:天要灭李!

忽然,李世民坐骑飞龙驹举足直立,趵地数下,所刨之处竟然冒出一股清泉!李世民大喜,与马狂饮泉水,士兵顿时精神大振,随后跃马冲出包围……于是,后人将此泉水命名为“马趵泉”。

千余年来,马趵泉一直喷涌不息。马趵泉的神奇传说、千年不竭的奇特现象,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赏题字。在泉水旁边石壁上,镶嵌着地山氏书写的“神泉”二字,字迹挥洒自如,笔走龙蛇。

马趵泉村依山而建的古老房屋 ,大多陈旧朴实,石板铺路,石块垒墙,更显古色古香。穿行于马趵泉村,恍如进入以农耕文化为主的明清时代,不时看到石碾石磙、犁耧耙耱、扇车推板等传统老式农用具。村中一棵隋槐古树,已有1600年的历史,一棵1500年历史的唐槐古树,虽经千年风雨,古树依然根深叶茂。明代戏楼、韩家舍粮旧址等遗存遗址,可观可赏,意义非凡。

数百年来,马趵泉很少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对于村中的奇景,古村落居民则用“一泉一景一宝地,一鼓一术一家族”来提炼概括。

马趵泉村采集蜂蜜的土蜂窝,是村民们智慧的结晶;至今延续的许多生产生活形态,在外人眼中已实属新鲜;牲畜,依旧是村民们忠实伙伴,是货物运输及田间地头生产的主要劳动力,而传统的生产生活器具,依旧在后人手中延续。

马趵泉村中的每一个角落,传承着历史的沧桑。对于游人来说,马趵泉的古老神奇,无不凝结着村民顺应自然、乐观处事的人生智慧。正因人迹罕见、生生不息的地域风貌,在这片大山深处留下了如此珍贵的文化遗产,既可触摸到古村落的石墙、院落,又可观赏到花鼓戏、太极拳。

马趵泉古村的建筑遗存、历史文化、文物保护单位级别、非遗项目保护、所处地理位置、优美的山水风光、深厚的文化㡳蕴等乡村振兴文化旅游优势,令人叹为观止!

古村落马趵泉历史悠久,人文厚重,群山环绕,风光秀美,休闲旅游,天然氧吧,如此等等。

以马趵清泉、和谐四柏、古槐抱软、香山叠翠、明清古建、自然景观而著称的马趵泉村,先后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荣获山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等称号,在北京举办的全球互联网十科技创新成果表彰大会上荣获”千年古村落,长寿文化村"称号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稷山螺钿漆器

稷山螺钿漆器产于山西省稷山县,它主要用天然大漆、螺钿(软、硬)、金、银、木、纸等为原料,通过数十道工序:制胎、灰胎、图案设计、钿片裁刻、反复髹漆、螺钿镶嵌、水中打磨、手工推光等制作而成。

螺钿镶嵌工艺自西周时期已流行,历经千年,工艺达至炉火纯青。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做《素屏谣》有:“尔不见当今甲第与王宫,织成步障银屏风,缀珠陷钿贴云母,五金七宝相玲珑。”体现了螺钿制器的华贵气象。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是螺钿镶嵌工艺的继承和发展,工艺细腻、考究,耗时长久,采用灰、披、刷、画、勾、刻、裁、磨、粘、镶、嵌、扣、推等多种手工技法。目前,该技艺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稷山螺钿漆器作为该髹漆工艺的一种表现形态,继承和传播着中国这一民间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它题材丰富,处处体现着民间传统文化、文学、美术、自然等特点。因漆器推光后其纹饰、色彩、亮度可与瓷器相媲美,且天然大漆具有质地坚硬、耐热、耐酸和防腐等特性,故而螺钿漆器制品即具有欣赏性,又有实用性。

创始于清道光元年的赵氏四味坊

“赵氏四味坊”,创始于清道光元年(1821)。当时,稷王山下勋重村赵泰来继承祖业,务农兼商,先在本村和邻村开设磨坊、油坊、醋坊、碾坊、染坊等,后在县城和翟店镇东街开设“德盛”、“德盛亨”、“瑞盛俊”店铺字号,主营粮油杂货,兼营自制麻花;同治三年(1864),赵泰来之子赵秉彝,作为第二代传人接手掌管店铺,主营麻花;光绪二十五年(1899),赵秉彝之子赵玉珍,作为第三代传人,率兄弟们渡河西上,在陕西西安灞桥正式亮出“赵氏四味坊”麻花招牌,并在陕西周至县城开设“世盛公”字号店铺,很快在三秦大地叫响。1933年,第四代传人赵玉珍之子赵瑞鸿,在民国时期接手祖业,使麻花生意不仅驰名秦晋,而且拓展到北平一带。第五代传人赵瑞鸿之子赵克明自幼研习祖业,掌握麻花秘决,但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一名国家干部,未能从事“赵氏四味坊”麻花制作。

“赵氏四味坊”传统面点(麻花)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示范保护基地”、“中华老字号”、“山西省著名商标”,并获“山西省商业诚信优秀企业”奖。

稷山大佛寺

稷山大佛寺原名清凉院,又名佛阁寺,位于稷山县稷峰镇寺后窑村东南隅。据寺内现存碑文载,创建于金皇统二年(1142),元大德十一年(1307)、至正十四年(1354)、清康熙二十年(1681)、咸丰九年(1859)、民国五年(1916)、2004年均有修葺。寺院座北朝南,平面布局呈不规则形,南北长180米,东西宽106米,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

中轴线由南向北,建有山门、天王殿、大殿及两侧钟楼、鼓楼、碑廊、文殊殿、普贤殿、十八罗汉洞和十殿阎君洞。大殿内正中有金代土雕大佛一尊,比例适度,工艺考究,栩栩如生。十殿阎君洞系在土崖开凿而成,洞内塑有地藏菩萨和十殿阎塑像13尊,形象逼真,为元代泥塑艺术精品。寺内现存元、清、民国各时期重修记事碑6通、石碣2方。2013年5月,稷山大佛寺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500多株千年以上的板枣

九月中旬,山西省稷山县15万亩枣园里的板枣树正一片果红叶绿的盛景,特别是这里17500多株千年以上的板枣,仍然是枝繁叶茂,果脆香甜。哪怕是千年枣树仅剩下一个空树干,但枝头的板枣仍是硕果累累。时下,枣农们也正忙于穿梭在自家的枣园里,用打枣杆,用装枣框,用晒枣篮,把这一年里辛苦付出换来的幸福“板枣”带回家。

 

据了解,山西稷山因后稷而被称为后稷故里,农耕之祖,粒食之源。这里有“稷山出稷王,稷王启农耕,农耕育五谷,五谷养民生”的民谣。而且,这里的人们不说“五谷”,而说“六谷”。那么除了我们熟知的“稻、黍、稷、麦、菽”,第六谷是什么呢?当地人自豪地称稷山板枣就是“第六谷”。板枣是当地人引以为傲的特产,也是当地百姓致富的宝贝。

 

目前,全县板枣树栽植面积达15万亩,其中千年以上古树有17500多株,五百年古树有5万多株。特别是今年,稷山全县板枣丰收,总产量将超过5000万公斤,产值可达6亿元,直接为当地枣农人均增收2300元左右。

 

声明:运城房产信息网转载的以上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已有条评论
请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看房团

新闻排行

热门楼盘

服务条款 法律声明 意见反馈 免责声明 人才招聘 广告发布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客服电话:0359-6358800 客服QQ:1332059182

copyright ©2017 运城房产信息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17004050号-1